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院中医类专业招生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6〕13号)要求,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继续招收中医专业,共计300人。
昆明医科大学
学院将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保障学生专业能力、就业意识和就业技能有机融合。贯彻落实1+X政策(1个毕业证+多个资格证),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搭建学院与学生、学院与用人单位和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级平台,保障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云南财经大学
培训采取课堂授课、现场示教、实地考察的形式,我院赵应红傣药主任药师有幸应云南中医学院的邀请作为本期培训班的授课老师,课上她向专家学员们介绍了傣药磨药与傣药茶传统加工方法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各位专家学员们还品析了不同加工方法的傣药茶。随后,实地考察了傣医药传统文化展示中心、傣药园,从傣医药发展历程、“四塔五蕴”理论、傣族贝叶文化、预防养生、傣药材标本、傣药传统制药工具等方面对傣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家学员们对傣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次培训行程紧凑、时间紧张,但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普遍好评。
云南省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担任针灸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针灸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原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现任云南针灸学会副会长,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云南民族大学
健康管理师、小儿推拿师等,采取“双证书”培养模式即毕业证书+X职业证考试同时培养。
云南中医大学继续学院
95%的学生参加三校生高考,100%录取升入大学学习;5%的同学在针灸科、中医科、康复科就业。
学校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推进校政、校校、校地、校企合作,打造“保健品化妆品第三方检测、临床评价研究、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四大平台,弥补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科研平台短板。与省药监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中医药联合专项基金”,是云南省中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与云南能源投资集团实施全面战略合作,与宜良县人民政府合作开发建设云南中医康养特色小镇,与云南呦阳生物科技公司共建“云南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昭通、普洱、丽江等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我院作为云南中医学院非直属第六附属医院,在此次培训中,协助开展了“傣药传统技艺演示与现场教学”的主题培训。开班之前,州卫生计生委胡永健副主任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我州傣(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进一步促进傣、中医药协同发展。之后,王肖飞院长对傣医药起源及发展历程、医院临床特色、傣药医院制剂、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做了扼要介绍,同时剖析了医院目前发展局限和不足,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员对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促进医院傣医药独特资源优势的发展。
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培育了获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一名的“粉磨登场”团队、别具特色的灵素中医养生、云南首家互联网驾校、云南首家无人售货商店等创业团队。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升医疗卫生行业职业吸引力,合理体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劳务价值,积极开展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改革和完善医学人才评价机制和职称晋升办法,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下同)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对“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占各地高级岗位比例。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现拥有校内实验室10余间,拥有包括中医传统康复理实一体化实验室、中医推拿实验室、物理因子治疗实验室、运动疗法实验室、吞咽言语&作业治疗实验室、康复工程实验室、儿童康复实验室、ADL模拟家居实验室、医学营养实验室和医疗美容实验室、茶疗室、书画室等10余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区,区域内配备有各类中医康复治疗学实验教学相关设备200余台(套),价值在500万元。
2016年1月14日,我院迎来了云南中医学院基地“2016年第一期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工作,本期学员分别来自北京、广州、甘肃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56家单位。
云南省中医康复能力提升培训暨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南华县隆重召开
孙 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展出产品以“中医药+”为主打,涵盖“吃、喝、玩、乐、学、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医药健康食品、养生果茶系列、中药盆栽、呦呦熊玩偶、3D中药材建模等产品,同时,有无人售货超市、互联网驾校、电脑医院等10余个颇具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展。
在专业特色上,融入1+X课证融合模式,积极推动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与产业密切对接,采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答:可以转。我校有转专业文件规定《云南中医学院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申请转专业的学业必须符合相关条件。
a.针灸推拿康复学院:2017级针灸 推拿学,2017级康复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