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现代高强度高压力的竞争环境以及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多从老祖宗的生命只会中汲取一点生活智慧,能够让我们更有方法在现代生活工作中找到健康的平衡点。不但能够照顾好自己,也能够照顾好家人。
中医肺病科跟师笔记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毕业留校以来,马烈光一直从事《黄帝内经》和《中医养生学》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年在校内承担《黄帝内经》及《中医养生学》教学任务200余课时。他善于因材、因人施教,无论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外国留学生,在听完他的课之后,都有如沐春风、受时雨之化的感受。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
作为奠基人,40年夙愿得偿的马烈光,在欣喜之余,心里更多的是担忧,他对养生教研室的教师语重心长地说:“学科刚刚独立,具体教学规划还需要讨论确定,很多研究亟待进行,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岂能懈怠啊!”确实,2017年初这几个月,他的身影已更加忙碌。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
首先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校党委书记谷晓红,副校长陶晓华,东方学院院长、教师代表刘仁权出席了开班仪式,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侯中伟主持。开班式上,侯中伟主任首先介绍了苁蓉计划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内容,随后由刘仁权教授、白辰老师分别代表授课教师和参训教师相继表态发言,陶晓华副校长最后做总结讲话,提出了要求。
马烈光的意见,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其他教材主编的支持,也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同意,教材由此更名。
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马烈光名气越来越大,邀他演讲、参会的组织团体愈来愈多,应接不暇。他经常在电视、电台做养生专题演讲,还应邀在多个报刊开辟养生科普宣传专栏,更有多家媒体专门对他作了采访报道。如《中国中医药报》为其开辟“马烈光养生心语”专栏,已登载养生科普文章60余篇;《华人时刊》刊载“马烈光:开出中医养生一片天”和“马烈光:养生交流欧美行”两篇专访稿;《养生大世界》刊登“马烈光:一个老中医的江湖”一文,对他进行了深度报道等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往期学习场景的视频短片儿,以及学员们的心得体会。
随后,王永强医生带领老师们一起解读健康报告中的各项指标。针对各项指标的数据,王永强医生提出了运动养生、食疗法等建议。
他曾在《中医教育》杂志上撰文总结道:“教学与治学之道,既要知于文,还要工于医;既要深入于内,还要浅出其外;既要有相当的博,还要有相当的专;既要有卓越的识,还要有精湛的术;既要有深厚的学,还要敢大胆地问。”这是他40年教学经验的凝结,也是一位中医老教授的深刻感悟。
有这些学科建设成果的铺垫,在马烈光的带领下,成都中医药大学成功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养生健康重点研究室和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不久又建立了中医养生学教研室,并在全国率先建立养生康复学院。
而在现场上课,恰好你在问,恰好看到你的眼神,恰好在这个时刻,当老师感受到这些时,可能被启发,有了一个新的高度的回答……这就叫做机锋。
万一生病了,要顺其势,候其衰,不与疾病正面交锋,也不要想方设法赶尽杀绝,任何时侯,任何治疗方试,都要以保存自己的正气为前提,有正气,就有生机,所有疾病的发生,都是正邪相搏,千万不可以去做两败俱伤的蠢事。
然后针对不同的体质,从饮食、作息、情绪等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措施,以实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目标。
其后,中医养生学的学科独立问题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2016年8月,由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在南京召开了“中医养生学专业设置”论证会。马烈光在会上向出席论证会的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详细汇报了他早已酝酿多年的中医养生学学科蓝图,强烈呼吁在五年制本科专业规划中独立设置中医养生学二级学科,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响应,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至此,倾注马烈光40年心血的中医养生学科宏伟大厦,终于屹立起来。
许多大师级名人还为马烈光赠言、题词,如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题“养生大家,永远走在前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程莘农教授题“四川名医,养生大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题“养生天地,一马当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题“弘扬我国养生保健科学知识”;国医大师王琦题“养生天地,老马识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题“大力推广中医科学养生,造福国民”,这是对他的最大鼓励和肯定。
就这样,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养生学科从创立到初具规模,迈出了“创业艰难”的第一步。
调理课:认识中医的内外调理的基本方法与方向,建立基础的中医思维框架。
10月29日上午,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务处联合举办的“苁蓉计划”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三期在良乡校区管理学院三层报告厅举办。来自校本部二级学院的50名新入职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同时面向全校开通了线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