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张元和大师在成都青羊宫羽化归真,享年95岁。
庚寅年二月廿一日亥时(2010年4月5日22时30分),时逢清明,青城山祖师殿道观,众弟子跪在曹明仙元君床前,元君喃喃而语,关门弟子李至安道长靠近细听,模糊听到元君口中言:“有人接我来了,我正朝去了。”接着天上三声惊雷,一代宗师曹明仙元君羽化仙逝,享年105岁。千山垂泪,大地呜咽,青城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6岁的张永平真人考中秀才,而这一年正是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由于清廷卖国投降及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最终导致甲午战争失败。面对内忧外患,国运艰难,张永平真人遂弃文从军。
赵永川大师留此仙蜕,只为告诉后来修行人,玄门修行可证可见,没有虚夸。也为激励众后学,莫退道心。
清宣统元年(1909年),吴春先生认为中江县兴隆场系小川北去成都的咽喉,多有武林高手经过,就让朱智涵大师暂住兴隆城隍庙,授徒传技以结交往来高手。清宣统三年(1911年),吴春先生去世,朱智涵大师悲痛不已,便在兴隆长住近六十多年。1973年8月13日,朱智涵大师羽化升真,享年百岁。
张元和大师曾先后任成都青羊宫的经主、巡照、高功。解放后,成都市园林局以青羊宫为中心建立花圃林园(后改为文化公园),青羊宫中有种植花木技能的道土便被吸收参加工作,张元和大师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参加园林工作,但他仍生活在青羊宫内,仍是全真教徒,能过正常的宗教生活,还担任青羊宫民主管理副主任职务。1961年他被成都市西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吸收为政协委员。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朴直诚恳,工作认真负责,是当时成都市道教界人士中较为先进的人物之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国借通商要挟出兵在江孜击溃藏军,进入拉萨,签订“中英新定藏印条约”。由于晚清朝政腐败,英国人的挑拨离间,加上一些驻藏大臣的举措失当,致使十三世达赖喇嘛政教集团,转而成为亲英势力,令西藏出现被分裂的险恶局面。为平定藏区的叛乱,时任川滇边务大臣的赵尔丰,在川招募兵勇,训练了一支装备精良作战悍勇的川军。由于张永平真人文武艺精,武艺高强,且骁勇善战,驰誉川滇,深得赵尔丰赏识,30岁即任巡防军参将。清宣统元年(1909年),赵尔丰挫败进攻巴塘的西藏叛军,并乘胜进入西藏,收复江卡、贡觉等部落地区,越过丹达山向西,一直到达拉萨,平定了西藏的叛乱,十三世达赖喇嘛逃往英属印度。时年31岁的张永平真人,也随军入西藏平叛,后因战伤回成都治疗。
〔由于找不到张永平真人的画像、照片,而祖师爷是不能不作介绍的,就只能电脑合成一张图片代之〕
◆易心莹大师,法名易理轮,俗名良德,字综乾。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四川遂宁县老池乡双河口一农民家庭。青城山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第廿二代理字辈宗师,著名道教学者。
刘理钊大师是道教界少有的道乐高才,他在道乐方面吹、打、唱、念、做、写皆会,尤精于吹、打、唱,他熟悉笛子的演奏方法,能在一支笛子上吹出七个不同的音调,并能用笛子为所有韵曲伴奏。他对道教法事坛场中所有的打击乐器都很熟悉,并会多种不同打法,他不仅会唱广成韵,而且会唱北韵,并能完整唱出40余音韵曲。刘理钊大师在培养青年高功上付出了不少心血,为四川的全真宫观培养了大批年轻的高功经师。
2004年和2006年,已百岁高龄的蒋信平大师,两次出席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2006年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期间,时年104岁的蒋信平大师,在大型道教文化原生态实景演出——“太极神韵”上,表演全真龙门太极拳和太极扇子功,轻盈稳健而出神入化,全无百岁高龄之痕迹,使观众大开眼界,饱览一代宗师的道风。
◆范明清大师,名云峰,四川西充县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西充做缝纫的范明清大师来到蓬溪县高峰山,拜王源(元)清真人为师,为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代明字辈高道。民国初年,王真人羽化,传衣钵于范明清大师,成为高峰山道观第二代住持。
赵永川大师羽化前半月就自己禁食,不沾水谷,预言庚辰十一月初九日午时羽化,届时果无疾坐化。羽化五日后装缸,遗蜕柔软,重量甚轻。装缸后,并未密封,直接安放于大师在彭州市红蒙观平日居住的丹房内。
刘理钊大师20岁时到成都青羊宫挂单,先后拜青羊宫赵永庵、康理怀、丘至福等道长学习广成韵和经忏科仪,后又拜二仙庵著名高功李明哲道长学习北韵和笛曲,并自学打击乐器,在青羊宫先后担任经师、高功等仪职。“文革”期间曾还俗到成都文化公园当工人,1983年重返青羊宫任高功经师,1984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二届道教协会秘书长。
高峰山原是佛道共存,民国二十年(1931年),范明清大师将高峰山的庙产买下,从此,高峰山只存道观。买下寺庙并将之改为道观后,用了六年时间,大兴土木,扩建玄宫,维修四道寨门和上下山的石板路,后又修建了碑亭等,使高峰山远近闻名,成为川北道教名观。
1942年3月18日,青城山住持彭椿仙大师仙逝,四十六岁的易心莹大师继任住持;新中国建立后,大师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当选为灌县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4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及县政协委员。1955年大师复任青城山住持,接待过来山视察的周恩来总理一行;1956年大师被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被聘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赴北京参与筹备成立中国道教协会;1957年5月,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成立,大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讲学于中国道教协会所办之道教徒学习班,1961年再次当选为第二届中国道协副会长。1962年四川省道教协会成立,大师当选为第一届四川省道协会长。1976年春,易心莹大师仙逝于青城山天师洞,仙冢位于青城山白云溪畔杜光庭读书台后。大师曾先后培养了许多弟子,其中著名考古学家、道教学泰斗王家祐先生就是大师的弟子之一。
在蒋信平大师八十多年的修道生涯中,他喜素食,重修炼,精通道教全真龙门派武术及内丹功,尤擅长全真龙门派龙门太极拳、龙门八卦掌,亦博及中国中医学、中草药学,均得大成,更是当代青城山“龙跷飞腾”轻功正宗传人。其功夫达到了至善、至纯、至真的境界,其书法艺术亦臻令人赞叹、入木三分的境界。他的养生之道亦令人折服,大师深得睡功精要,每天都以固定姿势入睡修炼14个小时左右,虽已百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挥拳舞剑,提笔作画,皆出神入化。他的健康长寿秘诀就是“简朴生活,清淡饮食,勤于锻炼,常动脑筋,乐观豁达,积极向上,淡泊名利。”这一至理名言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适合每一个希望健康长寿的人。
1955年,易心滢大师广集道众,重整青城山,特邀刘元常大师辅佐。大师与傅元天道长等前往青城山,初居玉清宫,后住上清宫,大师曾于青城山丈人峰顶立定七天七夜,可见其功夫纯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