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项目是全市的重点项目,选址在安源区青山镇青山村,总规划面积4500亩,核心区规划面积1920亩,涵盖医疗、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中医药教学培训、中草药种植五大板块,计划落户养生公园、安源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展览馆、中医药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与科研生产基地、中医养生养老基地等十四个子项目,预计总投资21亿元。
“四区”:依托优质医疗资源,由泸州、内江、自贡、宜宾组成的川南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依托生态森林康养、特色文化资源,由南充、广元、巴中组成的川东北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依托凉山彝医药、摩梭医药文化和攀枝花阳光康养,建设以安宁河谷为主体的攀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依托康巴藏区南派医药、汶川-茂县-北川羌医药的文化内涵和原生态自然资源,建设以藏羌地区为主体的川西北民族医药特色旅游发展区。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0个,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10个,打造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需求,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注入更大活力!
(九)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中医药健康旅游景区、小镇、旅游综合体、示范基地等,深度挖掘四川历史名医文化和养生文化,开展濒危中药材保护和利用,推出辛夷、芍药、百合、菊花、丹参等季节性赏花活动和中药温泉疗养,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强化产品跨区域整合,鼓励旅行社设计推出一批跨区域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线路。分批发布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
新建泉江学校,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8425.36平方米,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新建两栋四层教学楼、一栋综合大楼、一栋行政楼和200米塑胶跑道。建成后,将泉江中学和泉江小学合并到泉江学校,成为高坑镇继茶亭学校外的另一个具有一贯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自主大专招生学校
鲁家坝地处距县城30公里的原始山间,海拔1300米,原生态自然资源优良是鲁家坝的显著特色,境内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乡风淳厚,百姓朴实,是夏季郊游避暑的理想之地,其环境可谓得天独厚。本村原生林特资源有板栗、核桃、竹笋、山野菜等,盛产中药材大黄和野生重楼。
到2025年,力争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2~3个,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0个,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30个。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企业和知名品牌,基本形成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体系。
公墓山已完成全部征地工作,一期土地平整清理工作已经完成并开始施工;公墓山公路已完成3.4公里路面的铺设。
陕西卧龙江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致力于集中优势资源,以龙头企业带动,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广泛招商和众筹等形式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最大化,真正实现共赢互惠的共享经济新模式。
新青福公路源头段全长1.2公里,路基10米,路面宽8米,总投资600万元,改造后将带动周边农旅项目开发,改善交通状况。
目前,安源区中医医院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中医院人才培训大楼正在进行装修,力争2021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文化和旅游部门与中医药部门的紧密工作机制,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旅游工作的领导,协调和制定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支持,研究部署重大活动和工作措施。各级文化旅游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统计制度和行业监测机制,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的市场监督和安全管理。
(七)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主体。坚持名企、名品、名牌、名区联动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品牌营销,支持中医药健康旅游景点在旅游、商务、食品、卫生等多领域申报创建品牌,鼓励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与道地药材认证,在制备工艺、临床用途及包装等多方面申请国内外专利。以名优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生产企业为核心和支点,将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相结合,构建品牌优势产业和知名龙头企业。加快中医药健康餐饮开发,支持花椒(藤椒)药用成分和药用机理研究,结合川芎、虫草、川贝母、雅连、天麻等川产道地药材,培育系列特色药膳品牌,打造一批中医药药膳餐饮连锁企业。促进住宿与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结合,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特色主题酒店。
为了保证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顺利实施建设,市区领导多次来到项目施工现场指挥调度,区镇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下设职能办公室党员干部群众加班加点,奋战在一线,压实压细责任,对标对表加快项目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六)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园区。指导各地依托当地药材资源、制造产业、医疗服务、科技研发等优势,以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为统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建设一批主题鲜明、业态集聚和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园区。鼓励实施园区景观化工程,完善旅游功能,加快发展药、酒、果、茶等相关的中医药健康衍生品开发。
省经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林业厅、省工商局
(三)总体布局。按照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新部署,依据资源分布和发展基础,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新发展的“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一核:是以成都为核心,构建由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遂宁和雅安组成创新发展核,主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高端服务业与新业态。四区:依托优质医疗资源,由泸州、内江、自贡、宜宾组成的川南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依托生态森林康养、特色文化资源,由南充、广元、巴中组成的川东北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依托凉山彝医药、摩梭医药文化和攀枝花阳光康养,建设以安宁河谷为主体的攀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依托康巴藏区南派医药、汶川-茂县-北川羌医药的文化内涵和原生态自然资源,建设以藏羌地区为主体的川西北民族医药特色旅游发展区。
省经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技厅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新青福公路源头段改造完成拓宽路面征地和杆线搬迁工作,完成取土场和弃土场选址,完成沿线青苗和树苗征购,预计今年10月可通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