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青年教育学家赵雨林研究得出三道生命发展教育理论,指出,家庭教育是一项促进家庭建设与发展的活动,可以帮助1~18岁的青少年自我增值。
家庭教育的功能
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
孩子心智成熟自有其规律,需要一定时间。而如今,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强迫孩子提早学走路、学写字……甚至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父母应该有效率地引导孩子,征求孩子意见,而不是超前教育、拔苗助长。
第一,人的一生中始终起主导作用的是人格修养。蔡元培说:“决定人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首当其冲应当将人格教育、做人教育作为第一任务。人生大事,人如何判断幸福、成功?怎样对待名利?面对挫折和困难持何种态度?无不与人格修养密切相关。缺乏人格教育,一生将是痛苦的,甚至是危险的,可见其轻重。有观点认为,人可以通过改变思想,而改变人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道德、幸福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则一定要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才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的定位,这一关于家庭教育的新定位、新方向,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和研究。2018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指出: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我理解,总书记讲的“人生第一课”,不是定量词,不是“第一节课”之意;而是定性词,是“第一位课”之意。这“第一位重要的课”不是一节两节,而是贯穿人生的始终。总书记讲的“人生第一课”,就是他明确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就是始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认真读完文章才发现做为父母有太多不足,总是不断要求孩子怎样却从未要求自己做父母的该怎样;真的要深刻检讨。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也是不断提升自身感和学习的过程,唯有认真努力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不错过他成长的点点滴滴,静待属于他的花期!
家庭教育理论
第三,家庭里培育的良好品格具有稳定性。家庭教育是在没有公共监督、没有他律的情况下实施的,由此养成的良好个性,人格品格和行为习惯,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家长要意识并发挥家庭在做人教育中的天然优势。
家庭教育的内涵
读完这篇文章,发现自己为人母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希望以后能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当然也离不开孩子们的恩师……感恩学校老师们为孩子默默的辛勤付出。只有懂得变通,懂得顺应潮流,才能找到一条生存之道,学会转换思维,灵活地跨越生命中的各种障碍,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儿童个性的形成始于家庭,其全面发展始于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身体、智力)个性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家庭给予儿童个性的教育是三个:习惯、性格、人性,并影响终身。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父母年纪长,阅历深,本身就是长辈,很容易以一种权威、专家的态度教育孩子。父母如果经常用权威性的话语来规范小朋友,甚至对他的人生自由进行了限制,那么小朋友便会长久感到恐慌,甚至越来越不自信,这都不利于他们心智的成长。如此以外,在家庭教育中,还容易出现限制孩子说话、挑剔孩子过失、以偏概全等常见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学校化”:智育中心主义。家长对“第一任务”的认识,实质上反映出家长的“人才观”,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有课题调查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是什么,他们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孩子学习文化和智力开发上,而忽略了孩子最本质的东西的培养,即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对性格的养成、对思维方法的训练等。正如卢梭指出的,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所以,最先要探讨的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是什么,要让家长明确自己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首先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做人之道”。
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的定位,这一关于家庭教育的新定位、新方向,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和研究。今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指出: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我理解,总书记讲的“人生第一课”,不是定量词,不是“第一节课”之意;而是定性词,是“第一位课”之意。这“第一位重要的课”不是一节两节,而是贯穿人生的始终。总书记讲的“人生第一课”,就是他明确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就是始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
有研究认为,智商与情商关系是:成功=智商20%+情商80%。智商,决定人可以从事什么工作;情商,决定人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成人成事,决定于情商。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我认为必须追问“第一所学校”的“第一任老师”的“第一位的任务”是什么?因为这是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是教孩子学科知识吗?不是。我认为,家庭教育第一位的任务应当是:教子做人。做人教育,主要是人格教育。所谓人格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是:如何通过父母的养育帮助孩子形成完整、自主的人格,拥有受用一生的美好品质。这是一个家庭在孩子童年时期可以赋予每一个人一生最珍贵的人生基础。
家长如果过于重视满足孩子表面需求,很容易忽视其心理需要。比如:玩耍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跑跑闹闹中难免可能受伤,此时,父母如果因为怕孩子受伤而阻止其跑动、玩耍,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体弱多病,同样心智发展也会受影响。所以,家长不能过度保护,干预孩子的正常生活。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我认为必须追问“第一所学校”的“第一任老师”的“第一位的任务”是什么?因为这是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是教孩子学科知识吗?不是。我认为,家庭教育第一位的任务应当是:教子做人。做人教育,主要是人格教育。所谓人格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